三月五日,一個學雷鋒的日子,而在四月、五月、六月乃至更久之后,當我們再提起雷鋒,你是否覺得恍如隔世?許多年紀稍大的人都對以前“學雷鋒,做好事”記憶猶新,時至今日,這句話對我們而言似乎已經(jīng)日漸遙遠。
每年的三月五日都是宣傳學習雷鋒的日子,但對于曾經(jīng)一度將雷鋒精神引以為榮的中國人來說,雷鋒似乎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了。有報道說,中國首個雷鋒個人網(wǎng)站開通不久,就有網(wǎng)友留言對當今社會是否還需要雷鋒精神表示懷疑,而更多的人則是想知道,新時代需要怎樣的雷鋒。
很多人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助人為樂,但在實際生活中,助人為樂似乎越來越少見。一方面是常常遭遇助人不討好的尷尬,做了好事不但不討好,甚至還會被懷疑是另有所圖。許多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件,也讓許多人收回了助人之心。另一方面是越來越少的人舍得把自己的時間投入到?jīng)]有經(jīng)濟回報的事情中去,“時間就是金錢”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句至理名言,即便有人做了好事,也會成為一種炒作,一種交易,甚至是某些人騙錢坑人的手段。由此產(chǎn)生了“雷鋒出國了”“雷鋒精神過時了”“當雷鋒太傻”“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諸如此類的話語。
信任的缺失、私欲的膨脹,使得雷鋒精神難以為繼。那么這個時代到底需不需要雷鋒精神?需要什么樣的雷鋒精神?
在這一段發(fā)人深思的問句中,你是否找到了答案?其實,說到底,“雷鋒精神”就是從平常小事做起,說實話、做實事,踏踏實實,真心待人,并且持之以恒。當工人的,認真制作每個產(chǎn)品;當教師的,為每一堂課做好準備;經(jīng)商的,多抓商品質量,少搭“花架子”;當領導的,多想群眾利益,少顧個人前途;那么做位一名瑞尋公司的員工更需要發(fā)揚雷鋒精神,細心耐心的為司乘人員提供幫助,遇到有人問路時,熱情地給對方指點等等。
有位同事就跟我描述過她上班遇到的事情:她和另一個同事?lián)Q班,那天是零點班,在加上天氣寒冷剛好下著小冰雹,有一位司機提著塑料桶從我們尋烏東站匝道口走下來衣服又穿的不多,她問那個司機怎么從匝道口走下來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啊!那司機很焦急的說:他開的一輛貨車在服務區(qū)加了2000多塊錢的油并在服務區(qū)休息,休息好后他開著車往北走,走了一段路程發(fā)現(xiàn)車子沒油了,才反應過來油在服務區(qū)被偷了,車在高速上又離最近的服務區(qū)加油站很遠,在加上天氣黑又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最后想的辦法就是讓他的另一個同伴在車上看著車自己徒步走到收費站,希望能等到幫忙。通過交流才得知該司機已經(jīng)徒步行走了一個多小時,同事聽到后很細心的安撫司機,立馬把情況報給監(jiān)控通知班長,并表示能不能先讓司機避一避風喝點開水,在監(jiān)控和班長的同意下讓該司機到ETC喝了杯熱開水,通過和該司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這位司機也比較焦急稱他的另一個同伴還在車上不放心,當班人員讓他耐心等待并告知站里會派車隨他一同前往;站里領導聽到這種情況很及時的下到收費崗亭,與司機深度交流后并安排人員開車送該司機去加油站加油,在返程送該司機到停車地點并為其灌好油(其中并未收取該司機的任何費用),該司機和同伴都很激動很感謝。當聽同事陳述完這件事情后,我內心是無比的激動,比自己做好事還開心,現(xiàn)在想想這也是雷鋒精神的表現(xiàn)啊。
我記得雷鋒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要告訴我們什么理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
不管是為國家還是為社會,瑞尋都很好體現(xiàn)出了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公司。公司的這種精神很好地宣傳感染了每一位員工,讓大家學會換位思考,不求回報、幫助他人在我們工作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我在想也許有一天,當我們不再對“義務勞動”“奉獻愛心”這樣的標志感到新鮮時,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在我們心中扎根的東西呢?雷鋒精神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遙不可及。工作中細心點耐心點,多正確解答司機的問題,這也是其中的表現(xiàn)方式——雷鋒精神并不難,而在于用心。